服務要如何被設計?五步驟建立你的服務策略地圖

Soking

2025年10月2日 上午 8:46

服務設計

哈囉,朋友

或許你已經在某個領域鑽研許多年,是個擅長解決問題的專家。

或許,你透過探索興趣,發展了屬於自己的副業。

當我們離開企業或組織,想要將一身所學變成服務他人的事業時,常常會卡住。

卡在不知從何開始。

卡在不明白誰需要我們的專業。

卡在每次解決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挑戰。

卡在這些不同的事件中,我們的表現時好時壞。

不知從何開始,我們就很難清楚說出來,讓別人知道可以找我們幫忙。

不明白誰需要我們的專業,我們就只能亂槍打鳥,求人多看一眼。

每次都在解決不同的問題,就很難找人幫忙分擔。

表現時好時壞,冒牌者症候群就會上身。

所以,我想與你分享,服務要如何被設計。

幫助你規劃自己的專業,可以怎麼發展。

我們從4+1個觀點來著手吧。

  • 定位:我是誰?我提供的價值是什麼?
  • 目標:我的專業用來服務誰?
  • 洞察:這些人遇到什麼類型的問題?
  • 流程:我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?
  • 驗證:如何檢視我交付的價值?如何提升品質?

▋零、定位:我是誰?我提供的價值是什麼?

先舉我的例子:

我是一個產品服務的設計顧問。(身份標籤)
我協助客戶探索商業策略。(價值主張)

尋找定位是一件又簡單又困難的事情。

在知名的行銷理論《定位》當中,是這麼說的:「定位就是在顧客心智中,為你的品牌或產品找一個明確的、有利的位置。」

現代行銷的戰場不在產品功能,而是在「顧客的心智中」爭奪一個位置。

所以我們要說明的是:

  • 我解決什麼問題(而不是只是你是誰)
  • 我如何與眾不同(而不是做了什麼)
  • 記得我什麼標籤(而不是需要解釋我)

▋一、目標:我的專業用來服務誰?

尋找自己定位的過程,最怕的就是「貪心」,想要將全世界的人都當作目標客群,解決所有類型的需求。

我最常聽到許多專家這樣說:「我擅長大語言模型,可以用來解決各種商業問題。」

這段話的訊息量,跟「在非洲,每待60秒,就過去了一分鐘。」

本質上,都是聽君一席話,如聽一席話。

所以要找出差異化定位,要釐清「目標客群」以及「痛點需求」。

譬如,我想針對一人公司的創業者、軟體業產品經理與產品設計師,這兩種族群強調我的定位。

那麼,我可以改寫成:

版本一:給「一人公司創業者」

我是創業家的產品顧問,專門幫一人公司將創意構想變成能賣的商品服務,讓你的夢想有自己的方向。
  • 解決痛點:從構想到產品,最怕空轉、做白工
  • 差異亮點:會幫你想市場、不是只做設計

版本二:給「產品經理與產品設計師」

我是產品設計顧問,協助 PM 與 UX 設計師與決策者溝通,把模糊需求變成清晰有共識的設計決策。
  • 解決痛點:模糊需求、夾心餅乾式角色
  • 差異亮點:利害關係人溝通、決策有共識

這邊提供你跟 AI 討論用的提示詞模板:定位+目標

請幫我根據「定位理論」與「JTBD理論」改寫以下自我介紹,目標是讓我在【請填入目標對象】心中建立有功能性、社會性、情緒性價值的差異化定位。
請產出 2-3 個風格不同的版本(例如:簡潔專業、品牌敘事、強記憶點口號),並說明每個版本的定位重點與對應的 JTBD 驅動類型(功能/社會/情緒)。

我的基本描述:

- 我的身份是:______(例如:產品設計顧問)

- 我協助_____(目標族群)完成_____(功能任務)

- 他們希望因此達到_____(社會性目標,如被信任、被認可)

- 並且減少_____(情緒性痛點,如焦慮、孤單、沒方向)

▋二、洞察:這些人遇到什麼類型的問題?

撰寫上述提示詞的過程,你會發現很難寫出「搔到癢處的痛點」。

譬如,如果我直接找 AI 來討論,針對「產品經理與 UX 設計師」提供價值。

AI 一開始給我的版本是:解決模糊的需求、補位、決策清晰。

但其實,這些都只是表徵。

模糊的需求、決策不清晰,雖然是產品經理與 UX 設計師們痛苦的事情。

但問題背後的問題,來自於「與利害關係人缺乏共識」。

我會將 AI 描述的痛點,重新校正為:「利害關係人溝通、決策有共識」

所以,我不是只教產品設計的方法,我教的是如何運用這些方法與決策者溝通。

你可以運用以下提示詞,請 AI 幫你產出訪談的問題。

📌【JTBD 游擊訪談提示詞模版】

請幫我設計一組【游擊訪談問題】,目標是了解____(🎯目標對象)在____(📍特定工作情境/任務流程)中,所面臨的功能性任務痛點、情緒性困擾、社會性壓力現有的替代行為
請依照 JTBD 架構分類出問題,並能讓我在短時間內與受訪者產生共鳴、挖出深層動機。每一類提供 2~3 題即可。

▋三、流程:顧客如何遇見我?我如何解決問題?

如果你紮實的去訪談你的顧客,同樣類型的人聊過4~6位之後,你會開始發現一些重要的場景。

你會梳理出一條「用戶旅程」,清晰地看見你的顧客從發現問題、嘗試錯誤、探索新選項、面對挫折、找到關鍵線索、成功解決問題的每一段旅程。

想要展示你的獨特價值,你不需要解決所有的問題。

你只需要針對「最有價值的場景」,針對性的解決問題。

所以你需要看懂兩個流程:顧客的用戶旅程 X 你解決問題的流程。

顧客的用戶旅程(Customer Journey)

指的是顧客為了解決某個問題/達成某個目標,所經歷的一系列行為、接觸點與情緒變化的完整歷程
這是一個以顧客視角描繪的過程,包含「前-中-後」的體驗。

例如:

一位媽媽為了幫孩子補習英語,從搜尋補習班、打電話詢問、安排試聽、報名課程、接送上課、查看成效,到評估續報,這整段都是她的用戶旅程。

產品/服務解決問題的流程(Service Delivery Process)

這是企業或產品設計者角度所設計的解決方案流程。
通常從服務啟動、交付內容、完成轉換,到售後支持與再互動,呈現出「我們怎麼做事」。

例如:

一家補習班設計的流程可能是:線上諮詢 → 安排試聽 → 填寫報名表 → 分班 → 上課 → 成效追蹤。

用戶旅程 ≠ 你的流程,但你設計的流程必須能承接、回應、引導用戶旅程。

用戶旅程與服務流程,有一個黃金交叉點,那就是 MOT(Moments of Truth)關鍵時刻。

提示詞模版:旅程 × 流程 × MOT 體驗設計分析

請協助我針對【💡我的產品/服務名稱】,從顧客用戶旅程產品服務流程MOT 關鍵時刻三個角度,提出一系列反思問題,幫助我檢視:
我是否理解了顧客完整的決策與體驗旅程?我設計的流程是否有承接顧客的行動與感受?我在關鍵時刻有沒有發揮「深植人心」的效果?
最後請幫我統整成一份對照表(顧客旅程階段 vs. 服務流程 vs. MOT 評估),讓我找出可以優化的熱區。

▋四、驗證:如何檢視我交付的價值?如何提升品質?

你會發現,當你梳理出服務流程之後,有些環節容易掉棒、有些環節似乎特別有價值、有些環節只需要滿足基本需求即可。

你可以用兩種類型的方式,追蹤這些情況,用來持續改善你的服務品質。

觀察法:找一位顧客,完整跟隨他從入店到離開的流程,看看哪些地方跟你想的不一樣。

問卷調查:不要只問滿意不滿意,要問顧客哪些環節滿意、哪些特色亮點沒感覺。

▋結語:工商時間

為了幫助你更落地,找到你夢想的方向。

我也開了4+1個課程組合,希望幫你打通任督二脈。

6/14 (六)【台北場】目標客群與用戶旅程工作坊:顧問實戰火烤版

陪你一起釐清『市場需要什麼?我有哪些價值?』

五大顧問火烤模組,一步一步萃取出屬於你的顧客服務策略地圖

報名連結:https://soking.oen.tw/events/2xf59Q2EJINlAonffqLWAluzRpK

6/11(三)第一堂:顧客需求如何洞察

要先「被看見」才會「被使用」,看懂需求你需要的基本功

• 服務設計與行銷、設計的差異是什麼?
• 怎麼判斷顧客的真正需求?
• 用戶體驗分哪幾種型態?
• 商業賽道與市場規模怎麼看?
• 寫出有洞察力的人物誌 Persona
• 用戶旅程圖該怎麼運用?
• 如何運用訪談解讀消費者的心理小帳本

7/16(三)第二堂:如何運用問卷探索服務商機

讓你的問卷不只是「收資料」,而是「找方向」

  • 問卷的基本構成要素
  • 調查顧客滿意度 NPS 與相關性
  • 辨別需求的類型:狩野分析

8/20(三)第三堂:行為設計與服務藍圖

服務好,不是面面俱到,而是每一個環節都能推動顧客繼續前進

  • 什麼是產品的價值主張?
  • 什麼是 MVP 最小可行產品?
  • 什麼是行為設計?

9/17(三)第四堂:提升顧客終生價值 LTV 的產品組合

一次性成交不夠,你要的是一直買、一直買、一直買

  • 什麼是 PMF 產品市場契合度?
  • 產品組合如何規畫?
  • 什麼是顧客終生價值 LTV?
  • 提昇 LTV 四個基本策略

方案說明

單場直播票|498 元(不提供回放)

系列講座套票|1,850 元(提供全四場講座直播及回放觀看資格)

系列講座學霸套票|1,999 元(提供全四場講座直播、回放觀看資格及 Soking 出版設計方法論電子書)

報名連結: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event/2505270403591169685166

帶著你的夢想,一起來。

by Sok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