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用P.A.T.H. 矩陣,掌握需求訪談的方向不迷路
哈囉,朋友
身為專業服務的提供者,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
明明在接到一個新工作時,雙方好像也都開會討論過了,甚至對方還給了具體的「需求清單」。
但等到你交付成果時,對方卻一臉驚訝:「咦?這不是我要的啊?」
這種溝通落差,很常發生在我們誤以為已經理解對方需求的時候。
像這樣的陷阱,一天到晚發生在專業工作者的日常當中。
甚至當你的專業與客戶距離越遙遠時,認知落差會讓這件事情看起來更糟糕。
其實是因為,需求訪談的本質,不是照著對方說的去做。
而是我們要在合作關係當中去釐清:「這個合作真正想達成的目標是什麼?目前的現況又是什麼?」
專業工作者的價值,不在於「照單全收」,而是能夠「看清問題」,選出有效的處理方法,並承擔相應的責任。
所以,成功的需求訪談,其實是主動去設計,如何從模糊走向明晰的協作過程。
但在這過程中,我們往往會碰上四種類型的常見障礙:
- 交付類的障礙:錯誤的需求指示、難以想像交付的模樣、跨領域的認知負擔
- 利害關係人類的障礙:代理人問題、溝通意願、多重立場…